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需要將擴張上升到戰略層面,指導企業發展壯大。擴張戰略分為三種,分別是兼并與收購戰略、多元化經營戰略和一體化戰略。不同企業適合的擴張戰略也不同,所以創業者需要對擴張戰略進行了解。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George?Joseph?Stigler)說:“通過并購其他競爭對手成為巨型企業是現代企業成長的規律?!痹谌N擴張戰略中,兼并與收購戰略是實現企業擴張與提升市場占有率最快的一種。阿里巴巴56億美元現金收購優酷土豆便是這一擴展戰略主導下的行為。實行兼并與收購戰略對企業自身有三個要求,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
一、強大的資金能力
企業要想通過兼并與收購實現快速擴張,必須要擁有足夠強大的資金實力。要想得到首先要付出,兼并與收購之所以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擴張壯大規模,是因為企業花費龐大的資金成本直接收購了一些已有規模的業務回來。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年末,國美連續3年收購了5家企業,包括哈爾濱黑天鵝、深圳易好家、江蘇金太陽家電、上海永樂電器、北京大中電器。一系列的兼并與收購行動使得國美從中國家電連鎖零售企業30強企業一躍成為中國家電零售企業第一。自此,家電行業形成了國美、蘇寧寡頭對戰的形勢。如果不是實施了兼并與收購的擴張戰略,國美大概不會成為與蘇寧、京東抗衡的大型家電零售企業。3年兼并5家企業,國美耗費了將近100億元資金。如果國美沒有這么雄厚的財力,這條并購路自然是走不通的,還有可能會被耗死的。
二、整合能力強大
除了強大的資金實力,實施兼并與收購戰略還要求企業具有強大的整合能力。即便企業的資金實力雄厚,有能力收購其他企業的業務,但是收購回來之后呢?兼并與收購的最終目的是吸收收購回來的業務,將其與企業原有業務整合,協同發展。這就要求企業具有強大的業務整合能力,使得收購回來的業務健康發展,為企業創造盈利。如果僅僅是把業務兼并回來,但是沒有整合能力,浪費了收購成本不說,還會成為拖累企業的包袱,成為一個失敗的兼并案例。
三、進攻目的清晰
實行兼并與收購戰略對企業的第三個要求是有清晰的進攻目的。企業應當清楚地判斷出當前的發展階段,然后確定清晰的進攻目的。
例如,國美實行兼并與收購戰略之前對自身的認識非常清楚,國美實行兼并與收購戰略的目的就是追求規模效益。而且要想趕超蘇寧,打入國外市場就必須快速擴張。只有這樣,國美才有資本與蘇寧以及國外市場進行競爭。
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發展強勢的企業要謹慎對待兼并與收購模式的誘惑,理性分析自己的企業是否到了快速擴張的階段。如果在合適的階段進行適當的兼并與收購,它可以是助跑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但如果階段不合適,兼并與收購會成為企業走向滅亡的催化劑。
并購本來就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涉及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一旦上市公司實行了兼并與收購戰略,不僅需要從自身具體情況出發選擇并購對象,還需要在證券市場監管之下合法合規完成并購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