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項目簡介
南充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將圍繞彩色甘薯產業,結合四川省當地自然環境特點,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按照高科技、高標準的要求,選擇高質量、高品質、高適應性的紅薯品種,致力于打造集育種研發、生產、推廣、技術服務、農業新項目開發的高產、優質彩色甘薯育繁推一體化大型彩色甘薯基地,帶動本地農戶種植優良甘薯品種。
第二章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
2.1 項目實施背景
2.1.1 國家有關部門發布各種政策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系列重要講話中指出,要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協同創新水平和轉化應用速度,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
2.1.2 四川省是農業大省,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行動,為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奠定堅實基礎
四川是傳統的農業大省,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全國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區唯一的產糧大省,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保證糧食安全的系列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糧食產業發展。2018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居全國第7位,糧食產量居全國第9位。2016年,四川省農業廳和發改委發布的《“十三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201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
2.1.3 南充市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糧食科技創新
近年來,南充市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生態糧油、現代畜牧、特色果業、蔬菜和中藥材等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2018年10月,南充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指出加快糧食科技創新步伐。
2.1.4 近年紅薯品種退化嚴重,產量下降,蓬安加快彩色紅薯品質研究,推廣替代國內現有紅薯品種
紅薯是重要的糧食、飲料、工業原料及新型能源多用途作物,投入少,產出多,單位面積生產可適用的干物質是各種作物之首,然而多年來由于品種混雜,栽培管理粗放,紅薯品種退化嚴重,產量下降。根據南充市人民政府《南充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為“加快蓬安彩色紅薯品質研究,推廣替代國內現有紅薯品種”的通知精神,研發出更加高質高產的紅薯品種勢在必行。
2.2 項目實施必要性
2.2.1 響應國家號召,利用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
2.2.2 促進四川地方經濟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2.2.3 推進糧食科技創新,進一步優化南充產業結構
2.2.4 加快彩色甘薯在本區域的產業化推進
2.3 社會效益
2.3.1 育種示范作用、以優質的品種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2.3.2 彩色甘薯育種產業鏈的發展能夠帶動四川地區GDP的快速增長
2.3.3 為當地引入優秀農業科研技術人才
第三章 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類
根據《國名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的行業目錄及分類原則,本項目屬于“A0123薯類種植”。
3.2 行業主要監管政策
3.3 行業驅動因素
3.3.1 政策因素:國家政策推動薯類雜糧種植
3.3.2 經濟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漸提高,食品消費占比上升
(1)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2)食品消費占比上升
3.3.3 社會因素:薯類營養價值高,有助于膳食平衡
3.4 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薯類在世界主要糧食作物產量中排名第7位,在我國僅次于稻谷、小麥和玉米,居第4位。
圖3-3 2018年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產量(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智匯+”研究院整理繪制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薯類的消費量逐年升高。相應地,薯類消費在糧食消費中的占比也有所增加,從2013年的1.55%上升到了2018年的1.92%。
圖3-4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薯類消費量(kg)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智匯+”研究院整理繪制
在未來的食物構成中,甘薯因其突出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必定會受到更多現代人的青睞,甘薯作為傳統糧食作物也必定會成為極具競爭力的作物之一。
3.5 目標市場定位
通過本項目種植出的彩色甘薯可銷往全國各地。
3.6 市場規模及趨勢預測
目前我國甘薯消費結構繼續向鮮食和加工比例增加,飼料比例減少的趨勢發展。預計“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我國甘薯實際種植面積將穩定在330萬-350萬hm2,總消費量0.8億-1億噸,消費結構大體為淀粉加工占比55%、鮮食30%、飼料5%。
消費結構 | 消費比重 | 消費量(萬噸/年) |
淀粉加工 | 55% | 4400-5000 |
鮮食 | 30% | 2400-3000 |
飼料 | 5% | 400-500 |
損失 | 5% | 400-500 |
留種 | 5% | 400-500 |
總計 | 100% | 8000-10000 |
表3-2 “十三五”期間甘薯消費結構及消費量預測? 數據來源:CNKI、“智匯+”研究院整理繪制
預計在“十三五”期間,甘薯產業年總市場規模將達到9000億-10800億元。其中,鮮薯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9000億元;淀粉加工制品市場規模1300億-1550億元;甘薯休閑保健加工食品市場規模200億-250億元;
3.7 行業市場分析總結
目 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1.1 項目概況
- 1.1.1 項目名稱
- 1.1.2 項目簡介
- 1.1.3 項目選址
- 1.1.4 產能設計
- 1.1.5 項目實施進度
- 1.1.6 項目總投資
- 1.1.7 資金籌措
1.2 編制依據及編制范圍
- 1.2.1 編制依據
- 1.2.2 編制范圍
1.3 結論建議
1.3.1 結論
1.3.2 建議
第二章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
2.1 項目實施背景
- 2.1.1 國家有關部門發布各種政策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 2.1.2 四川省是農業大省,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行動,為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奠定堅實基礎
- 2.1.3 南充市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糧食科技創新
- 2.1.4 近年紅薯品種退化嚴重,產量下降,蓬安加快彩色紅薯品質研究,推廣替代國內現有紅薯品種
2.2 項目實施必要性
- 2.2.1 響應國家號召,利用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
- 2.2.2 促進四川地方經濟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 2.2.3 推進糧食科技創新,進一步優化南充產業結構
- 2.2.4 加快彩色甘薯在本區域的產業化推進
2.3 社會效益
- 2.3.1 育種示范作用、以優質的品種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 2.3.2 彩色甘薯育種產業鏈的發展能夠帶動四川地區GDP的快速增長
- 2.3.3 為當地引入優秀農業科研技術人才
第三章 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類
3.2 行業主要監管政策
3.3 行業驅動因素
- 3.3.1 政策因素:國家政策推動薯類雜糧種植
- 3.3.2 經濟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漸提高,食品消費占比上升
- 3.3.3 社會因素:薯類營養價值高,有助于膳食平衡
3.4 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3.5 市場規模及趨勢預測
3.6 行業市場分析總結
第四章 項目選址
4.1 項目選址
4.2 建設條件
- 4.2.1 地理條件
- 4.2.2 交通條件
- 4.2.3 自然資源
- 4.2.4 社會經濟條件
4.3 選址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項目介紹
5.1 項目名稱
5.2 項目簡介
5.3 項目產品介紹
- 5.3.1蓬薯013
- 5.3.2蓬薯011
- 5.3.3蓬薯015
- 5.3.4其他蓬薯品種
5.4 項目商業模式
- 5.4.1 價值目標
- 5.4.2 客戶細分
- 5.4.3 客戶關系
- 5.4.4 核心資源
- 5.4.5 關鍵業務
- 5.4.6 重要伙伴
- 5.4.7成本
- 5.4.8收入
5.5項目團隊介紹
5.5.1項目負責人介紹
5.5.2主要研究人員介紹
第六章 技術方案
6.1 技術目標
6.2 關鍵技術
6.3 技術路線
6.4應用方案
6.5項目的創新性
6.6 栽培技術介紹
- 6.6.1培育壯苗
- 6.6.2選地、整地與做廂
- 6.6.3栽植
- 6.6.4田間管理
- 6.6.5適時收獲
第七章 項目實施內容
7.1 項目定位
7.1.1 總體定位
7.1.2 發展策略
7.2 項目實施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 7.2.1 指導思想
- 7.2.2 基本原則
- 7.2.3 項目實施依據
7.3 產能設計
7.4 設備清單
- 7.4.1 選型原則
- 7.4.2 設備購置
7.5 項目實施進度
第八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8.1 投資估算依據及范圍
- 8.1.1 投資估算依據
- 8.1.2 估算范圍
8.2 投資估算
8.3 資金籌措
第九章 項目經濟效益測算
9.1 測算依據
9.2 財務假設
9.3 財務測算
- 9.3.1 收入預測
- 9.3.2 成本費用預測
- 9.3.3 利潤預測
- 9.3.4 現金流量預測
9.4 財務預測指標與經濟效益分析
第十章 風險分析
10.1 自然環境風險
- 10.1.1 對自然因素依賴程度較高
- 10.1.2 農產品保存期限短、采收季節相對集中
10.2 技術風險
10.3 社會風險
第十一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結論
11.2 建議
附表
附表1:收入預測詳表
附表2:總成本費用預測詳表
附表3:利潤預測詳表
附表4:現金流量預測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