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作為產業鏈信息化過程中新的贏利點,早已被視為在產業鏈實際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那么新經濟下的供應鏈金融到底該如何運作?
如何在短周期時間內助企業實現成本效益?站在多方協同“鏈與鏈”競爭的風口浪尖上,如何按照正確的基調幫助企業逐步實現行業信息化、信用資產化的進程?
又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資金流的問題,降低整體產業鏈的交易成本?
在基于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領域,很多企業為了業務增長而踏足金融科技,但往往卻在對自身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實現起來左支右絀。要么精心設計的金融產品客戶不買賬,要么資金流不足,要么風控薄弱導致壞賬頻發,要么干脆不知道該從何種交易入手,久試而不入門。
產業多方協調
現在國內的企業存在著大量的產業集群。過去最大的問題是產業鏈過于分散,沒有行業競爭力。如何通過有效的機制、運營方式和信息化,把原來小而散的產業集群帶動起來,形成協同共享共贏的平臺,是產業供應鏈協同的主要任務。
現代供應鏈是一種新型組織方式。傳統產業鏈是局域網絡系統,現代供應鏈是開放平臺;傳統產業鏈是線性單鏈協同,現代供應鏈是閉環大規模網鏈協同。
在產業供應鏈協同前提基礎上,供應鏈金融主要為解決上下游的資金問題,穩定交易關系,這是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交易的底層需求。
而底層需求的基礎,就是供應鏈協同的信息互聯,這是供應鏈金融第一步。這個目標可能產生的風險,就是鏈上交易對手的風險,由于避諱交易對手而導致的商業信息不完整,和業務不穩定都有可能對供應鏈金融產生危害。
第二層目標則是,不僅解決上下游資金問題,還要降低整個產業的交易成本。
一些大型企業自己做供應鏈金融,一方面在占用供應商的資金,另一方面以供應商的名義在占用資金,這種行為背離了產業鏈協同的底層訴求,供應鏈金融的可持續性自然會受到影響。
而產業協同一定是建立產業鏈思維上的,如果核心企業只想著自己舒服,擠壓上下游的資金,而不能把合理的利潤分配在產業鏈上下游,很難帶動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第三個層面就是重塑產業競爭力,實現產業有序可持續的發展。
比如某汽配城,基于云平臺直接連接企業以及終端的維修廠,從而擠出了不規范的中間商。通過企業間信息化的連通,在減少部分不必要中間環節的同時,增加了終端的品類,為產業鏈提供了S2b賦能的基礎能力。
基于庫存管理體系還有風控體系。把原來的訂單聚合以后形成穩定的廠商訂單,每天連續滾動實施計劃,這樣就使廠家的供貨計劃做到穩定性,并優化產業成本。
這個過程就是將供應鏈金融貫穿到產業鏈上下游,通過供應鏈中的信息流、倉儲物流來更好地實時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務。
行業資產數據化
據說,美國和中國同樣擁有 3000 萬家需要信息化服務的中小企業,但是美國的B2B企業市值已突破 1700 億美金,而中國B2B市值水平只有 35 億美金左右。
而中國的化工、煤炭、農產品、食材、紡織,電氣,物流、零售等各個細分行業的全行業信息化水平很低。傳統的產業信息化局限于企業內部,供應鏈的協同內含邏輯圍繞著產業核心企業的上下游發展。
對于國內很多信息化程度較低的行業,供應鏈金融還有極大待挖掘的空間。瑞通供應鏈金融正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產生信息化連通,實現產業鏈信用的資產化與數據化,而這些資產與數據通過對接實現金融生態有機有序地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其實,對于目前降本最具成效供應鏈金融,最重要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做高業務滲透率。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這和國家供給側改革戰略一致?;诋a業供應鏈信息化邏輯來解決產能過剩、成本上升、融資成本高、環保壓力大、信息不透明等行業問題。
例如,某大型化學品供貨商未來計劃把自己變成一個超級數據中心,與所有多層級外部供應商共享自己的IT系統,進一步打造供應鏈支撐體系。這個思路本質就是成為數據樞紐,通過數據打通交易、營銷、信息、SaaS服務、供應鏈金融、物流倉儲等行業各環節。
供應鏈金融本來一部分是從交易模式切入產業鏈的,逐漸演變成為企業間信息的連通。如果能把供應鏈金融的流程嵌入企業端的工作流程里去,再加上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協同方式,將是壁壘非常高的解決方案。
例如,某二手車交易網站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汽車流通領域中的“車源、金融、物流、倉儲”等基礎供應鏈服務,規劃汽車供應鏈中四流,構建電子商務采購和銷售平臺。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大放異彩,獲得多家資方大額授信,號稱實現“百億交易無風險”。
同時,二手車交易平臺通過應用條碼技術、EDI技術、電子貨柜系統、POS數據讀取系統等信息技術,幫助供應鏈成員及時有效地獲取需求信息并及時響應以滿足汽車經銷商的需求。
供應鏈金融信息連通的方式多樣,難點不在技術。而在于如何撬動產業核心節點的認同,或者自身成為產業鏈的核心節點,這是模式探索的核心要點。
信用資產化
先有供應鏈管理,后有供應鏈金融。按照SCS-SCM-SCF的邏輯,形成有效可信的供應鏈數據資產,將可以進一步實現數據資產化的過程。
B2B圍繞產業供應鏈,從交易流量,發展物流運輸,組織供應鏈金融,集中于產業的供應鏈流程再造,通過技術提升供應鏈效率,和產業資源的高效再分配。
科技金融公司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信用支付體系,圍繞產業優勢信用資源的整合,向產業兩端(生產商/核心流通商和終端)演進,打破這些產業鏈核心節點的信任障礙,實現產業鏈高勢能節點的連接。通過在線交易、SaaS、ERP連通等各類信息化方式,來改造產業鏈,實現產業供應鏈的資產數據化。
有了產業大數據以后,就有了產業鏈的底牌,有了優化改造產業鏈的基礎,有了實現數據資產化的依托,有了將區塊鏈技術進一步發揮作用的空間,真正有了產業供應鏈賦能的基石。
作為ToB的產業鏈大數據的價值,遠遠高于ToC個人大數據的價值,國家支持以供應鏈革新為核心進行產業升級,產業供應鏈大數據的價值就體現在其中。
而通過資產數據化,實現信用資產化。不同的行業生態需要有針對性的玩法,沒有對或錯,只有打法適合與否,所以供應鏈金融終須實現“定制化”的普惠金融。
供應鏈金融看似簡單,由于是依附于實體經濟交易本身,考驗的卻是平臺對供應鏈自身的理解和信息化實現方式、對金融資源的獲取能力、深度結合行業的供應鏈金融風控邏輯、以及內外部環節的多方定制化協同,多方合作才能達到共贏。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央行征信系統的進一步開放普及,相信在未來供應鏈金融服務信息將成為產業鏈金融中最具價值的部分。